相信许多家庭都会有一个小药箱,用来储备一些常用的药,但是如果不注意科学合理的保存药品的话,一旦有急用,就有可能打开药箱找药时,肯定的会找不到,但你知道药箱里常备的药应该怎样保存吗?下面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瓶装片剂忌潮湿:此类药品在未打开时一般是密封的,内有少量棉花或干燥剂。许多人用完药后,仍把棉球放回药瓶里,这种做法不妥。开瓶后与未开封相比,药品接触水汽的机会大大增大,棉球还放在药瓶里,棉球会吸附大量水分,使药品潮湿。一般情况下,此类药品是怕潮湿的,而床下柜子、卫生间却是家中最潮湿、阴暗的地方,所以不宜放置。把药品盖子拧好保存在干燥箱内是最好的保存方法。
原封不动:药品最好保留原包装,这样便于识别,便于掌握用法、用量。如果不方便使用原包装,最好选用干净的小瓶盛装,将药物的名称、服法、剂量等清楚地写在胶布上,然后贴在包装瓶上。用剩的药如不想保存,应在丢弃前把药物从包装中倒出,防止他人误食误用。
开瓶后,立即丢弃干燥剂:药品包装上标注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未开封状态下的保存期限,一旦打开密封包装,药品的使用期限就会明显缩短。保存药品的基本原则是密闭、避光。应避免将药品存放在阳光直晒处,更不要放在汽车里。在保存药品的原则中,保持干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。有些药品包装内有棉球或者干燥剂,开封后,应该把它们丢弃,否则它们会吸附水汽,更容易使药品潮湿变质。现在有很多药品的包装改进了,没有干燥剂,保存这些药品时应注意保持干燥。
糖浆类药品忌真菌、忌低温:液体制剂可室温保存。如一般止咳糖浆、润肺糖浆、抗过敏糖浆、解热镇痛药或止流鼻涕药剂,这些药水开瓶后,不需摆在冰箱内,只要在室温下保存即可。因为大部分液体制剂在过低的温度下,可能会降低成分的溶解度,以致糖浆中糖分析出结晶,导致浓度与原先不符。如果开瓶后隔了一段时间,发现瓶内会出现上下深浅不一、絮状物沉淀等现象,这种情况多是由于蔗糖溶液被真菌感染,不能再服用。
栓剂、生物制剂等要忌高温夏季家中的温度可能达到30℃左右,像治疗痔疮的一些栓剂特别“怕热”,气温过高会使药物变软、变质。另外,一些生物制品如白蛋白,胰岛素类药品,化学成分不稳定的药品如头孢哌酮,头孢地嗪等对温度都有严格的要求。此类药物要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,对于要求冷藏的药品,应该放入冰箱冷藏室储存。
中药要低温必须在低湿的环境下贮存,存放时最好能使用干燥的非铁器类密封罐,也可以用塑料袋将它层层包封以隔绝空气。若经常取药,可以将药品制成小包装,以免整体受潮;若长时间不用药,可将药品保存于冰箱中。
胰岛素、白蛋白、乙肝疫苗、微生态制剂等生物制品须要在2~8℃保存;大部分的抗菌药须在20℃以下保存;一般药品须在25℃以下保存。买药时按需购买,别囤货;定期清理家庭药箱,一般药品在家保存最好别超过1年;在按照保存条件保存的基础上过期的药品,应严禁使用;此外,如果药品出现霉变、变色、裂开等性状改变,也该弃之不用。
除了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几种正确保存药品的方法,大家还知道哪些吗?不妨说出来和大家互相分享一下!